【天天热闻】湖北发放今年首笔长江一级支流跨市生态补偿资金

时间:2023-06-04 11:24:23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实习生 曹楚浛 通讯员 于海涛


【资料图】

“太值得了!”6月1日,武汉市与仙桃市共同召开新闻通气会,双方发出同样的感慨。

当天下午,由武汉经济开发区代表武汉市,向仙桃市发放通顺河生态补偿资金300万元。这是湖北省首个跨市级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成功运行一周年后,2023年首笔长江一级支流跨市生态补偿资金发放到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了解到,作为长江重要支流,流经多个城市的通顺河下游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三类),超过了双方约定的Ⅳ类(四类)目标。

补偿协议一年后 通顺河水质达20年最优

“水质曾一度降为劣五类,富营养化,气味刺鼻。”多次赴实地调查的武汉绿色江城环保志愿者柯志强见证了通顺河的治理变迁。今年,他和其他志愿者多次来到仙桃、武汉交界处的港洲村、挖沟泵站等3个断面取水抽样,结果均为Ⅲ类。

生态环境部自动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6月至12月,通顺河仙桃至武汉段水质的国考断面,大部分时间为Ⅲ类,达到20年最优。

通顺河,流域面积3782平方公里,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300余万人的母亲河,自潜江、仙桃顺流而下,在武汉经开区境内黄陵矶闸汇入长江。通顺河武汉段长度68公里,汇水面积824平方公里。

2022年5月,为落实全省流域治理“一盘棋”的考量,下游的武汉经开区与上游的仙桃市签署了全省首个跨市级流域生态补偿协议。

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协议》约定,将通顺河流域由仙桃进入武汉境内3个断面的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主要考核污染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以Ⅳ类水质对应的浓度参数进行考核,每月考核1次。

上游来水水质达到或优于目标要求,下游地区向上游提供资金奖励;来水水质劣于目标要求,上游地区向下游提供污染补偿。

从市内到跨市 全国首创武汉经验

其实,武汉市对流域生态补偿并不陌生。

早在2018年,武汉市在全国首创大城市市域内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汉江上跨区水域节点,“切出”一个横断面,如同一段段“藕节”,提取的水质监测指标就作为上游的考核断面、下游的对照断面。

各区15个断面“考试科目”计算“总分”后,根据“综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的正负得分,相应予以奖惩。对相关区实行“水质改善的奖励”“水质下降的扣缴”并与干部绩效挂钩。

它看似简单,却能让大家对于各自区域的长江、汉江水质“心中有数”。武汉市通过比较跨区断面与上游入境断面水质的综合污染指数以及去年同期水质情况,确定跨区断面水质改善或下降比例。正式实施以来,武汉市向沿江各区共计罚款2350万元,奖励2550万元。

这一考核机制凸显了巨大助推效应,监测数据显示,近3年来,长江武汉段国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目前稳定保持在Ⅱ类,达到有数据监测以来水质最优。

同取“一瓢水” 背后的命运与责任共担

“来水水质明显改善。”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余仕伟证实,签订协议后,双方强化落实治理协调机制,联合执法成为常态,下游监测到水质变化,会马上联系上游,双方共同寻根溯源,随时随地启动快速处理响应。

“一起行动,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确实感受到了压力。”仙桃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华兵坦言,这既是倒逼机制,也是激励机制,按照协议,仙桃向下输出的水质如果不达标,武汉市有权要求生态补偿。

据了解,仙桃市为此召开市委常委会,推行“日分析、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启动“四水”共治,其中一期工程11.5亿元,主要用于城区管网建设、整改和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提升。2022年实现12条主次干道排水管网建设,全面完成358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

“这是打破地理壁垒,坚持区域服从流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的成功实践,也体现了系统思维和整体格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朝辉说,武汉市将加大推广范围,将跨市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到府澴河、倒水河、梁子湖等重要河湖中,以武汉探索推动千湖之省实现生态长久可持续提升。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